真功夫情伤:去家族化大考 叶茂中落泪 (下)
来源:网络
但在后来的报道中,都提到这个蒸汽柜是蔡达标请人研发的。参与此事的高管说,这都是后来在包装真功夫和蔡达标个人形象时,公关公司将创业过程中诸多团队合作的成果,都安到蔡一人头上的结果。
直到“双种子”2004年改名为“真功夫”前,蔡、潘两家还是有商有量。潘敏峰现在每去一家餐厅或茶座,都会下意识地回忆到双种子时代,她和丈夫、弟弟三人去各家餐馆比较什么样的桌椅舒服,尝到好吃的,潘宇海便会负责开发出口味更胜一筹的菜品。
1997年进入双种子的一位员工回忆,那会儿蔡达标很少在店里出现,主要就是潘宇海和员工忙,不知蔡2003年为何要突然跳出来当总裁。
对双种子时代的管理架构,潘敏峰的说法是:“弟弟就是让员工做事,也会在每个环节仔细指点;蔡达标则喜欢指使别人做事,员工因而更喜欢做事实在的潘宇海,这让蔡达标很郁闷。”潘敏峰曾劝过蔡达标,说潘宇海一直做实际管理工作,员工信服他。但到2001、2002年,蔡达标开始常常玩失踪。
彼时,双种子还是一个特色不鲜明的街边快餐店。2002年底,蔡、潘两兄弟去上海找到专为企业做品牌营销策划的叶茂中(微博)。
“印象中,兄弟俩总是形影不离。”叶茂中很喜欢这对爱好登山的兄弟,“年轻、上进”。但考虑到双种子的规模尚小,仅在东莞一带有9家店,广州、深圳的两家店尚未盈利,叶拒绝了为其策划,怕400万的费用压垮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一次因公出差,他刚好路过广州的双种子,便想登门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家餐饮店。没想到,蔡、潘兄弟从店里早早地就迎了出来,叶茂中顿时对二人好感倍增。
“我与蔡、潘、周明、万伟明一共四个董事整整聊了一下午。”叶茂中对那个下午的画面印象深刻:光线昏暗的房间,他们拿出《麦当劳的神话》,讲述他们要将中餐连锁店开到麦当劳老家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击中了叶,如此年轻的团队拥有这么大的抱负,让叶第一次由衷敬佩。
叶第二次对兄弟二人产生敬佩之情是在营销项目组提出双种子在全国范围以“营养还是蒸的好”形象进入市场时。从改名到对产品线大刀阔斧地梳理,用“破”字砍掉当时销量占一半的油炸食品,用“立”字推出绿豆沙、红豆糕、水蜜桃布丁、芋香糯米糍……当否定已有盈利模式,重塑未来商业价值的不确定等风险摆在面前时,兄弟二人最终决定押宝冒险。
“那段时间争议也很多,但兄弟二人在战略上还能统一,让我翘大拇指。”叶茂中希望这个团队具有“大舍大得”的气魄,包括战术上,例如提价提升品牌品质(每个套餐都比麦当劳贵1块)、店面选址贴身肉搏(与麦当劳、肯德基同时出现,这一招数逼迫麦当劳、肯德基现在如果要和某一物业签订合约,往往会在合约里同时要求后者不得将其周边物业签给真功夫)。
此外,叶茂中团队甚至要求更名为“真功夫”后,在品牌创立期间,新开分店不搞加盟只做直营。2004年6月19日,第一家“真功夫”原盅蒸饭餐厅在广州开业。2005年底,真功夫第100家直营连锁店在广州开业,成为首个突破中式快餐业直营店百店大关的企业,所以真功夫后来就有了所谓“中国第一中式快餐连锁店”之誉。“他们后来跟我讲,有东北人提着一麻袋一麻袋钱要求加盟呢。”
这次营销策划项目持续了五年多时间,叶茂中亲历了蔡潘二人多次因意见不合的争吵,但他还是对兄弟二人的印象极好,并把擅长战略的蔡达标和擅长开发菜品与负责执行的潘宇海称为珠联璧合的“梦幻组合”,双种子实现从大舍到大得的转身,二人缺一不可。
但当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分歧未必还像以前那样能靠商量和妥协解决。真功夫前高管称,2006年,真功夫门店超过120家后,利益大了,蔡潘两家的矛盾“暗流涌动”,这一时间点又和蔡达标夫妇离婚年份重合。
蔡达标以总裁身份出席各种场合,此前潘宇海一直不以为意,但二人的价值观却相差越来越大。经历过双种子时代和真功夫时代的一位老员工说:“蔡想当老大,却用真功夫的钱收购潘宇海的股份,等于用潘的钱来买潘的股份。”
蔡想获得真功夫的控制权,便在持股比例上动脑筋,同时借引入风投进行“去家族化”改革,这最终激化了两家矛盾,夹在“两虎相斗”中的其他创业元老们,纷纷带着失望离去。
2007年10月,真功夫以出让6%股权如愿获得由今日资本及中山联动联合投资的1.2亿元投资(两家风投各获3%股份),蔡达标和潘宇海各持股47%。而在正式签署合同前,蔡达标的改革实已启动。
2007年2月,蔡达标以真功夫公司名义下发书面通知,新的董事会成立,除了蔡达标、潘宇海保持不变外,另外三名董事分别是今日资本的徐新、中山联动的黄健伟以及潘敏峰。
这次重组董事会,蔡达标是在未事先知会共事10年的元老周明和万伟明两位董事的情况下,直接将二人踢出局的。如此做法,一度令包括周明等在内的其他创业元老对蔡达标很失望并提出辞职。蔡达标向创业元老解释,重组董事会,包括去家族化改革等都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虑做出的决策,但独断的做事方法,还是令这个曾经齐心合力的团队,渐生离心力。
去家族化改革也曾让创业元老对真功夫未来发展重燃希望,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家族企业潜在的风险。在伴随真功夫壮大过程中,蔡、潘两家亲戚朋友不断加入这个家族企业,关联交易让企业管理关系“不干净、不透明”,若真以风投进入为契机,实现去家族化治理,真功夫前景倒也可期。
可惜的是,接下来的改革演进轨迹却让这些元老们的希望落空了。就在潘宇海让家人撤出真功夫生意的同时,蔡家的亲戚朋友却通过换个“马甲”的方式继续与真功夫做着关联交易。
例如,为真功夫提供装修业务的东莞逸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2006年3月后就是由蔡达标的大妹夫李跃义控制。截至2008年10月李跃义突然辞去该公司法人时,东莞逸晋承接的真功夫装饰装修工程达到100多家店面,占据了真功夫门店50%的份额。真功夫采购业务,一直由蔡的大妹妹蔡春媚掌控(2011年蔡达标案发后消失)。真功夫的收银系统等电脑业务由蔡的弟弟蔡亮标的思远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蔡的小妹妹蔡春红的丈夫是真功夫肉禽等供货商。
如今,与蔡达标同时站在被告席上的,就有蔡亮标、李跃义,二人被指控协助蔡达标套现真功夫资金,用于收购中山联动股份。另外两位被告丁伟琴和洪人刚,都是蔡达标在去家族化过程中重用的人。2007年3月,洪人刚被蔡达标聘请为真功夫的财务总监兼副总裁,丁伟琴是总裁助理兼法务总监。而据潘敏峰的调查“蔡达标还想让丁伟琴取代窦效嫘的监事职位。”
2008年,蔡达标未兑现五年前承诺的让潘宇海做总裁的口头协议,潘宇海想参与真功夫管理而不得,两虎相斗开始公开化。
潘敏峰说,蔡达标为了“去潘化”,还设计调虎离山,让潘宇海出去另创主打拉面的“哈大师”品牌,承诺投入5000万元。第一笔500万到账后,剩下的就断断续续以50万甚至20万的额度给,到2009年初,剩下3500万还未投入的哈大师,就让蔡达标以“潘宇海经营不善”为由关掉。2009年上半年至2010年,咨询公司分批向蔡达标提交了《潘宇海方面优劣势情况分析》、《蔡总方面优劣势情况分析》、《有关调整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架构及控制权事项项目操作方案》、《真功夫系脱壳计划》、《真功夫系正式脱壳运作前的工作安排》等一系列“脱壳计划”。
2009年,蔡达标还在真功夫内部要求高管及员工签名站队,而此时的潘宇海,作为真功夫副总裁,据称连公司大门和内部的OA系统都无法进入。知情人士称,“最后无路可走的潘宇海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2010年9月18日,潘宇海与蔡达标及今日资本签署了《关于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后续事宜之框架协议》,潘宇海向蔡达标独资的东莞赢天转让双种子公司35.74%股权,相当于真功夫3.76%的股权,交易价款为人民币7520万元。潘宇海向今日资本指定的两家公司转让真功夫公司21.25%股权。
2011年11月,潘宇海收到今日资本要求解除2010年股权转让协议的通知时,潘宇海才发现,蔡达标和今日资本还签了一个《股权授予协议》,蔡达标以1美元的价格获得了今日资本花了8500万元从潘宇海那里买来的股权。潘宇海于是又起诉蔡达标股权转让的恶意欺诈。2012年9月5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这起股权纠纷案。
在2012年9月20日庭审上,作为唯一取保候审的被告人,洪人刚对公诉方指控的协助蔡达标套现等5宗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强调自己是打工仔身份,无法违背老板蔡达标的指令。他的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这件事教育我,做人一定得守住底线。”
“庭外和解吧,小潘。”9月10日下午,在蔡案第二次庭审后,客户变兄弟的叶茂中,手术后的疼劲正冲时给比自己小4岁的潘宇海打了个劝和电话。
“我考虑考虑吧。”潘宇海回复他。
“我很难过。”叶茂中为这对昔日梦幻组合演变到今天一幕而落泪,“他们的敌人是洋快餐麦当劳,而不应是彼此。”叶茂中说,自己对真功夫有一些“私心”,毕竟也是自己的策划作品之一。
但局外人的美好期望或将难实现。9月20日第三次庭审结束后,曾为蔡达标效力的一名人士在法庭外告诉媒体,不论蔡达标如何量刑,蔡家人将来肯定是会反击的。
如今重掌真功夫管理的潘宇海对于媒体的采访一概拒绝,他回复本刊记者,“我的原则是在整个纠纷结束之前都不会接受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带着失望离开真功夫的创业元老周明、万伟明已经自立门户,创立“72街”中式快餐。在股东合约上,“家人、直系亲属不得进入公司,股东合作秉承尊重、理解、宽容的原则”等被明确。
而叶茂中正在接手的一宗新策划项目,恰是兄弟两人创业的服装公司。“我会把真功夫的案例讲给他们听,并对他们强调,作为家族企业,一定要明确第一代领导人是谁、要避免股权均衡化,对未来接班人也要考虑好。”
在中国,真功夫的故事并非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