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牙舞爪”无筷子餐厅 你吃得惯吗
发布时间:2014-10-20
[摘要] 无餐具餐厅在很多国家比较盛行,今年开始传入中国。目前中国有水货、盆友圈、嗨餐厅等品牌,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沿海一带,菜品为海鲜类为主。
17日上午,重庆晚报记者来到位于江北区观音桥商圈一家名为“吃货”的无筷子餐厅。餐厅装修采用游乐场风格,墙体有多处海盗涂鸦,一些餐桌上还挂有气球,还有用啤酒瓶做成的灯具、高脚凳、跑马灯等。
店内前厅组长彭定金介绍,餐馆营业时间为中午11时到14时30分,晚上17时到20时30分。直到12时20分记者离开时,没有一人来就餐。18时30分记者再次来到“吃货”,共有8桌人就餐。多数人用手戴着店内提供的塑料手套吃东西,或用店内提供的塑料叉叉食物,也有些小孩直接用手抓着食品在吃。一名顾客告诉记者,戴着塑料手套吃东西,还是有点麻烦,时常会滑落下来。
“吃货”运营总监康伟说,现在是试运营阶段,顾客较少,处于收支平衡状态。
无筷子餐厅的理念来源何处?康伟说,去年他到美国洛杉矶去学习餐饮管理,发现无餐具餐厅比较火热,于是想到将手抓模式引入中国来,提倡让顾客快乐就餐。与国外不同的是,他沿用了国外的装修风格和无餐具就餐方式,但菜品以中式为主。食客就餐时使用餐厅提供的塑料手套,用手套抓食物就餐,或用餐厅提供的塑料小叉子。
记者搜索发现,无餐具餐厅在很多国家比较盛行,今年开始传入中国。目前中国有水货、盆友圈、嗨餐厅等品牌,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沿海一带,菜品为海鲜类为主。
不少食客都说不习惯
记者看到,现场就餐者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来自江北区五里店的邓飞今年26岁,称自己是朋友中有名的吃货。“听朋友说这家餐厅比较新奇,就带女朋友来尝尝。”邓飞说,虽然餐厅无筷子创意很新奇,装修风格不错,但菜品量有些不足,比如酱汁拌肉饭,他一人绝对不够。“无筷子创意不错,但长期吃还得靠基本功———味道和份量,我肯定不习惯。”
就餐者也有少数中年人。李龙今年40岁,在新牌坊一家银行工作,第一次来该餐厅吃饭。“我是来体验一下的。我对就餐形式不很习惯,张牙舞爪的。”李龙说,特别是手抓饭,感觉好像饿坏了的乞丐样。
“这是年轻人的东西,下次不来了。”南岸区的刘俊羽对于用手抓吃很不习惯,像串烧拼盘水果类,他会选择用餐厅提供的一个小叉子。他去拿椒盐啪啪虾的时候,伸出了剪刀手。“总觉得拿着筷子吃比较有感觉,就暂时用两手指代替了。”他笑称。
不用筷子吃东西习惯吗?记者在观音桥商圈随机询问20名市民,其中有4人表示曾经用手抓食就餐过,有13名表示能接受手抓就餐,但长期会不适应,有3名则完全不能接受。
新奇餐厅要结合重庆口味
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会长严琦表示,创意餐厅是新时代产物,独特装修和就餐形式,是修饰氛围和提升消费的有效途径。商家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但也要在符合大众心理的前提下去做这番工作,毕竟餐饮业的最终落脚点还在于品尝,食客最终关注的是味道。
“创意餐厅要利用新奇优势发展,还要致力于本土化建设。”严琦说,创意餐厅要不断制造新东西,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才能让顾客长久接受。例如,无筷子餐厅可以利用新奇吃法来吸引顾客,但同时也要结合重庆人的口味,开发新的菜系。
来源:餐饮资讯